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7-08-12
慈大花中花女跨校跨科實驗交流 捨不得離開顯微鏡
2017慈大生科院暑期課程 操作解剖顯微鏡 清楚而立體地觀察整條斑馬魚身體構造
分享至


圖:慈濟大學、花中、花女三校共同舉辦「二○一七慈大生科院暑期課程」,讓高中生進到慈大實驗教室,學習顯微鏡操作。
 

記者張小菁╱報導 
由慈濟大學、國立花蓮高中、國立花蓮女中三校共同舉辦的「二○一七慈大生科院暑期課程」八月七日至十一日一連五天在慈大舉行,由花中吳曙序、花女黃文琴兩位生物老師帶領花中和花女四十位學生,每天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到慈大上課,滿滿的實驗課和討論課讓這群喜愛生物的學生直呼「時間過得好快!」 
這項慈大生科院暑期課程,由慈大、花中、花女三校共同籌辦,課程內容結合生命科學系和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老師專才外,還參考高中生物課本內容,希望同學能將在營隊學習到的,與在學校生物課本上所學到的相互映證。 
穿上實驗衣,聽著陳俊堯老師講解魚的身體構造,桌上的玻片是整條斑馬魚,可以很清楚看到魚的器官分布,脊椎、腎、肝等,這些都是在高中沒辦法觀察到的。 
激發想法 討論問題沒有一定對錯 
花女余湘淇同學表示,大學實驗室裡很多器材對她來說都是第一次操作,像是顯微鏡高中的是單眼目鏡,這邊是雙眼目鏡,最特別的是還有解剖顯微鏡,放大倍數大,觀察的物體也變成立體。 
除了動手操作外,余湘淇特別喜歡和同學一起討論,她覺得不管是跨校或是跨班,就算同組的多數是不認識的,討論問題時沒有一定的對錯,可以激發大家的想法,很不一樣的學習模式。 
吳曙序、黃文琴兩位生物老師表示,在設計課程時,考量到平時生物課時間的關係,包括透過討論所形成的科學素養以及實作能力,無法在上課期間讓同學充分發揮,因此利用這五天,將討論的時間增加,希望同學在營隊裡,不只學習了生物知識,還學會如何思考解決問題,團隊合作。 
漸進探討台灣水產養殖危機 
「台灣水產養殖危機」,由慈大生科系陳俊堯老師從吳郭魚會發生的疾病、病源、基因等以一整天的主題漸進式課程進行實驗和討論。陳俊堯老師表示,將需要十年的研究計畫以一天的時間介紹給同學,希望整合包括生理學、組織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讓同學可以看到一個研究的全貌,要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合作。 
花蓮高中賴昱霖同學,幾乎捨不得將眼睛離開顯微鏡,賴同學表示,只是看書的話,很多知識都無法得到應證,可以將從顯微鏡觀察到的顯像與書本的內容對照,會增加對生物的興趣和印象。尤其是從第一天來就可以一直操作顯微鏡,不懂的就馬上提出問題,覺得非常踏實。透過花中花女與大學的互相合作與支援,高中生可以獲得大學資源的協助,科學知識向下紮根,培養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慈大生命科學系和分遺系的老師也樂於與高中生分享,與熱情的高中老師們一同為花蓮青年人才培育努力。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