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新增認定平埔族群為平埔原住民,後續將送立法院審議。花蓮籍的前台北市議員、原住民公促會理事長李銀來昨天表示,平埔族正名,民代名額應另增設,保障原住民權益,並應以特別法訂定。
他說,政府接受「平埔族」陳情為原住民,雖部分原住民雖不平,相信原住民不計前嫌,顧及同在一條船上,相互容忍、互助合作,同舟共濟。
原住民殷切期望政府處理公共事務政策上,除扶持原住民各項事務更採積極作為,在參政權,民意代表席次,應外加方式處理。
至於原來平原、山原有關教育文化、土地經濟,水利交通,社會福利等等,應以特別法保障(護),並祈平埔族鄉親體認前輩(含爭取創新權益福利者)的貢獻,心存感恩。
原民會估算平埔族全台有五萬五千人,族群分類,各家學者甚有出入,普遍來說,大致可分為:噶瑪蘭、凱達格蘭、道卡斯、巴宰、拍瀑拉、巴布薩、洪雅、西拉雅、馬卡道等。
平埔族爭取原住民正名前後達廿年之久,其中有其他族的原住民反對,原因是他們並非原住民;另一方面,平埔族正名運動沒有中斷過,例如台灣平埔族西拉雅族人,希望族群正名,爭取原住民身分,提出申請遭行政院駁回,再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法院去年五月判西拉雅族人敗訴,仍可上訴。
李銀來說, 依台大等人類考古學家考證歷史古蹟,如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之長濱文化,其遺留之古物、器皿、骨頭化石,有一萬五千年以上歷史,屬於人類等化石,另有卑南文化,漢本文化亦是,才是台灣的真正原住民,至於平埔族從文獻了解,大都散居在北、中、南部沿海,據考證年代大都在五百年左右,許多人存疑是真的原住民嗎?李銀來說,依老一輩耆老說,平埔族過去還有少數人瞧不起原住民,用不雅的稱呼原住民。
李銀來說,平埔族獲得正名,他身為阿美族原住民,為平埔族高興,相信原住民朋友也一樣不計前嫌,會與平埔族同舟共濟,但建議政府,對於未來的平埔族參政權,應另立法保障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