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音樂學博士貝德‧巴貝茲(Bernd Brabec)是位民族音樂學家,他曾於秘魯東部亞馬遜雨林盆地與當地原住民族史匹伯口尼波,一起生活五年,研究其音樂現象與行為。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日下午假會議室辦理「史前語言與音樂之起源」專題講座,特別邀請貝德‧巴貝茲與民眾分享他的音樂研究。
自二OO六年以來,貝德‧巴貝茲於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維也納影音典藏館進行研究工作,同時擔任奧地利格拉茨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資深研究員,以及格拉茨國立大學的研究助理與講師,也是民族音樂學著作《真正的人類歌謠》的作者。
貝德‧巴貝茲出版品數量多,內容涉獵亞馬遜雨林盆地西部原住民族群的音樂與藝術和歷史的研究領域,以及音樂與儀式及其與國家政策與變遷的複雜性。
史前館指出,本次講座內容以探討一直具有爭議的「音樂和語言起源」為主軸,分別就兩種理論進行探究,其一理論主張語言的存在為音樂的先決條件,而音樂是一種誇張情感的語言形式。
另一說法是根據達爾文的理論,有研究人員認為音樂是一種古老的元素,如同鳥類,發出聲響來吸引異性,進而交配繁衍下一代。
史前館表示,語言和音樂早已是成為社會環境關係不可缺乏的條件,即語言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具,期望透過講者分享,提供民眾對今日社會的起源理論一個更廣闊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