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花蓮縣雖然在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爭取失利,但在「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已有突破進展,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昨天表示,經過多年催生與爭取,位於太平洋濱台十一線公路旁豐濱鄉磯崎村,今年度將正式啟動「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由知名建築師潘天壹團隊負責設計規劃,將結合在地部落文化與觀光行銷,在花蓮縣內打造以特色族群表演為主軸的「山海劇場」,營造具原住民族文化表徵與山海自然特色的建築形式及原住民族文化內涵與特色的室內與園區空間。
陳建村指出,花蓮地理環境特殊,擁有豐富多樣化的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觀光具雄厚的潛力。其中倚山靠海的豐濱鄉兼具自然及人文的環境優勢,為花蓮縣發展觀光的重鎮,有著名的石梯坪、磯崎海水浴場、石門、月洞及秀姑巒溪等天然美景,還有花東地區最吸引人的原住民族部落文化,深具觀光發展潛力。
潘天壹團隊參與台中花博館
經過評選委員會嚴格遴選,結果由參與2018台中花博館的知名建築師潘天壹團隊所提出的設計構想勝出,「山海劇場」預計塑造以自然生態設計為主軸、部落文化銜接教育再現、融入永續綠色建築節能、花蓮地景建築新氣象、強化劇場教育重心效益、原住民族展演空間現代化、結合部落生態及原住民族文化生活的山海生態園區,呈現整體原住民族文化及生態環境的空間,配合都市發展及未來營運計畫作整體城鄉風貌規劃,促進鄰近部落相關產業成長茁壯。
將以磯崎海水浴場與山海劇場為亮點發展,輔以公共設施整備及部落傳統巡禮,而公共建設整備應包含山海劇場、加路蘭廣場打造、停車場及道路、磯崎社區花園與磯崎步道、公路兩側綠化等;部落傳統巡禮之硬體改善應包含農業加值與地景塑造、部落社區景觀營造等。
花東基金負擔百分之七十五
「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地點位於磯崎村浴海段面積約近五公頃,總核定經費為一點九億元,其中,花東基金負擔百分之七十五、原民會負擔百分之十五,縣府負擔百分之十。計畫目標有四項,一、串聯花東縱谷觀光資源形成連續觀光遊程,作為東海岸觀光景點的重要核心,推行套裝旅遊線,成為花蓮全縣發展觀光重要節點之一。二、藉由本計畫執行,促進鄰近部落相關產業成長茁壯,達成部落經濟、文化及生態三面向構築,提高原住民族部落之工作機會產生,營造永續生活環境。三、配合原鄉亮點計畫以「原住民族山海樂舞劇場」作為原住民族文化推展一環,成為太平洋上璀璨的文化明珠。四、固定的展演場所持續培育原住民族文化傳承及發揚文化價值。
委託民間機構營運 部落經營廣場
未來營運方式,考量本基地主要特色元素及空間功能,藉助周邊部落、觀光服務、工藝人才、劇團人力相關資源,招募相關可經營本設施之民間機構、團體等組織,作為可持續營運本基地的主力。經營團隊組織架構將選擇具有專業環境教育素養與永續發展的理念的團隊,而工作團隊人數與專業使山海劇場運作及方案推動,並且必須透過財務的試算確認未來經營管理是否能自給自足。山海劇場將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OT案)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OT案為由政府投資新建完成後,委託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加路蘭廣場由部落自主經營。
土地取得作業預計年底前完成
計畫進度,預計將由潘天壹建築師團隊負責細部設計與未來工程監造工作,期間將前往磯崎部落召開兩場說明會,進一步彙整部落寶貴意見,土地取得作業預計年底前完成撥用、取得及變更作業,推估明年底進入工程動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