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社會

花蓮社會

2017-10-27
彭文中回鄉服務 接生上萬嬰孩
花蓮縣醫師公會第十九屆優良醫師系列報導三 立志當醫生 畢業就回花蓮門諾 曾擔任7年婦產科主任
分享至


 

記者劉怡伶/報導 
位在花蓮市民國路的彭婦產科診所,開業醫師彭文中(見圖)是土生土長的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人,初、高中都是就讀花中,民國五十八年考上高雄醫學院醫學系,服完預備軍官役後就回到花蓮。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鄒永宏說,彭醫師非常優秀,有機會選擇到外縣市當醫生或出國進修,但他二話不說選擇回到家鄉照顧鄉親,這種精神令人感佩。 
從小看到花蓮醫療資源缺乏,尤其初中時阿公肝硬化,當時台灣剛光復,有點醫療知識並通過考試的「現地醫」,幫他抽腹水,想到就很感傷。彭文中說,這就是他立志要讀醫學系的原因,更由於父母務農,家中所有經濟都供應他讀書,對父母、兄弟都有虧欠,花中許多師長更是栽培他六年,當Dr. Brown(門諾醫院長薄柔纜)邀約時,沒有任何猶豫就決定回花蓮。 
當年花中畢業生 
唯一考上醫學系 
當年花中應屆畢業生,唯一考上醫學系的彭文中說,高醫畢業,在高雄左營海軍醫院服預備軍官役,擔任外科醫生,接著就前往門諾服務,並曾擔任七年婦產科主任,應該是花蓮第一代的婦產科醫師,接生花蓮出生嬰兒,超過二萬位以上。 
印象最深刻,就是土龍年時,當年十月份總共接生一五三位「龍寶寶」,平均一天接生五位。他說,時代變了,觀念也改變,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少子化會是一個國安問題;民國七十三年開業,為符合當時政策規範,接生診所必須有二十個病床,但現在幾乎都用不到。 
曾搶救胎盤剝離出血孕婦 動員捐血救人 
民國七十年左右,在門諾醫院接到一名三十歲左右懷孕媽媽,因胎盤剝離大出血,由於血液凝固因子耗盡,無法使用庫存血,必須用鮮血,當時動員四○一聯隊與許多單位官士兵共同捐血,總共輸入四萬CC的鮮血進行搶救。彭文中說,當時自己也三天三夜,待在加護病房不敢離開,經大家不放棄的努力下,終於搶救成功。 
醫療健保制度開始實施時,人都擠到大醫院看病,不論大小病都到醫院看,會出現教授級醫生也在看小病。彭文中說,有外國醫生看到台灣的醫生,要看一百多位病人,就曾告訴他「這絕對不會有好的醫療品質,最後會導致馬馬虎虎」。 
很多病人都說到醫院看診,常會有「三長二短」現象發生。他表示,「三長」是指病人看病時,等候、掛號、領藥的時間都很長,另「二短」是指看醫生與接受衛教的時間短。 
落實醫療分級 
讓醫療品質提升 
支持政府重視醫療品質,實施醫療分級,但更必須落實雙向制。彭文中說,診所在社區成為大家的好鄰居,在診所看病,如有需要都會協助轉診到大醫院,也會主動為病人接洽醫院專科醫師與掛號。 
醫院診療後,病人是否會繼續會再回到診所,目前就沒有雙向執行。他提到,這樣病人繼續在醫院,最後還是形成醫院看診人數眾多的情況。彭文中語重心長表示,政府最迫切需要重視,就是落實雙向轉診制度,否則健保制度將會支撐不久,病人也得不到好的醫療照顧。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