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地質教案種子教師研習」昨天結束,來自各地的現職教師、文化局志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志工、台北的學員,都感到收穫滿滿。未來透過種子教師推廣,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太魯閣峽谷獨有的地形地貌。
一連兩天的研習活動中,邀請地質學與世界遺產保存的專家雷鴻飛教授、太魯閣國家公園資深解說員林茂耀,以及史前人類文化專長的台大博士生尹意智,針對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地質、文化、生態、中橫公路現況等主題,規劃了豐富的課程內容,並介紹「潛進太魯閣」繪本與地質教案的使用及操作方式,讓種子教師能夠運用繪本教材來做為地質教案的推廣素材。
有學員表示, 透過專業講師的說明,才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壯闊的峽谷形成過程,居然擁有這麼多台灣島嶼生成的秘密,也讓我再次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太魯閣峽谷。
花蓮縣文化局去年出版「潛進太魯閣」繪本,透過青少年的眼光與好奇心,帶出太魯閣峽谷的形成歷程以及多樣生態與人文風貌,更搭配繪本內容編製了太魯閣峽谷地質教案,希望做為推廣世界遺產潛力點─太魯閣峽谷的基礎。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壯麗的峽谷為大理岩層經由板塊抬升與立霧溪水侵蝕,而形成目前獨特的V型峽谷。峽谷中的大理岩地質可以追溯至台灣島嶼生成之時,見證了台灣多次地形地貌的變動,也是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