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要聞

花蓮要聞

2017-11-04
蘇花改斥資492億仍 是雙向單車道
網友不滿拓寬工程未能比照西部一次到位 速限60及禁行機車也被批評
分享至


 

記者田德財/報導 
總經費四九二億元的蘇花改工程,卻沒有到位,仍是雙向單車道,尤其蘇花公路瓶頸南澳平交道十月初舉行立體化通車典禮開放通行,另外,蘇花改第一階段蘇澳到東澳段也將在明年春節前通車,目前多數路段只規劃雙向單線道,許多花蓮人上臉書社群網站批評規劃不當,多數留言認為應該要比照西部的快速道路,單向至少要有雙車道才夠,且希望速限向上調整到七十,另外禁行機車部份也被批評。 
跟蘇花公路一樣兩車道 
「花蓮人」、「花蓮同鄉會」等有上百條留言針對蘇花改蘇澳東澳段明年將通車的討論,許多網友都留言批評:「就跟原來一樣塞到爆吧」、「大家都以為是雙向共四車道...結果蓋起來是跟原來蘇花公路一樣兩車道,騙很大」、「雙向單線,真的頗失望」、「(速限)六十公里是要開多久啊!暈倒」、「這個政府真的不公平、應該是人人平等大小車也要平等吧!唉!花蓮人真的是二等公民」、「還是走原路較實在也比較快」、「這裡速限六十,單線道遇到四十的龜車看怎麼辦」。 
而禁行機車部份,也有部份網友認為:「機車這種沒有保護殼的,政府把機車留在舊蘇花,等著被落石砸嘛?」、「開車的是人,騎機車的也是人」、「安全只限定四輪,騎車照樣去死死好」、「機車可以被落石砸死,但絕不能走長隧道被悶死」;不過仍有少數留言肯定蘇花改認為:「至少有安全路可以走,別在抱怨……謝謝這些辛苦工作人員」、「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優先,快慢是其次」。 
蘇澳到東澳段 
明年春節前通車 
蘇花改第一階段蘇澳與東澳間路段,預計明年春節前通車,此段路線長約九點八公里,包含蘇澳、東澳、東岳三座隧道總長約四公里、五座橋樑總長約四點四公里,其中隧道最長的是東澳隧道長約三點四公里,三座隧道都是雙孔設計,每孔路寬約七點八公尺;橋樑部份分為兩種形式,橋樑合併段雙向路寬約十四公尺,分離段則為八公尺、十點五公尺的路寬,目前多數路段規劃為一條三點五公尺寬的快車道,緊臨路肩的右側為避車道。 
輕重機車輛 
僅能行駛原路線 
蘇花改工程處指出,考量長隧道群車輛行駛產生廢氣的因素,對於行駛於隧道中民眾的健康是一大傷害,所以輕重機車輛除仁水隧道有機慢車道,仍將限制僅能行駛原台九線路段。 
蘇花公路進入南澳市區時,與平交道交叉互卡,平交道柵欄在尖峰時刻每小時放下時間高達廿六分鐘,成為塞車源頭。交通部前年起打造橫跨鐵路的公路,平交道成為「立體交叉」,立體車道名為「大南澳陸橋」,在南澳平交道前另闢路徑,以高架公路橫跨鐵路,銜接至蘇花改工程中的南澳北溪景觀橋;總長度一二四三公尺、橋樑長六四一公尺、道路長六○二公尺。 
蘇花改,全線禁止機車通行,連銜接蘇花改武塔隧道的大南澳陸橋,也暫時禁行機車,引發機車族不滿,在網路上怒批「公路總局歧視」,「同樣有繳稅,為何不能騎?」 
公路總局發布新聞稿表示,大南澳陸橋雖是省道一部分,但末端銜接蘇花改,且蘇花改部分路段有長隧道,當時環評書內容就考量長隧道通風及熱度問題,僅開放汽車通行。 
公路總局解釋,蘇花改設計能承受熱釋放率100mw(雪隧為30mw)。因此一但發生火災,消防系統會啟動以壓制熱釋放率於20mw以下;此時,因煙囪效應產生高熱蒸氣,會導致騎士傷亡,這也就是蘇花改A段、B段及C1標長隧道不開放的原因。 
公路總局強調,蘇花改工程完工通車,日後是否開放機車通行,還有許多技術因素與安全考量必須進行討論,希望外界給予時間研議。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網頁指出,蘇花公路改善建構於強化路線抗災維生性及運輸安全服務性,二○一○年通過的計畫目標是為改善蘇花公路的「質」,加強安全性與可靠度,而非提升蘇花路廊公路運輸的「量」,而依據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蘇花公路改善路段定位為區域幹道,提供穿越性城際客貨車行駛,開放行駛車種包括小汽車、大客車及非管制之貨車行駛。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