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親情中華,歡聚台灣」二O一七文藝晚會巡演第三場,昨晚抵達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登台演出,來自對岸的九個表演單位聯合鉅獻,除了有大陸歌舞戲劇,更融合雜技、戲曲、芭蕾、民族器樂表演,精彩萬分,現場座無虛席。
現場包括花蓮縣政府教育處長劉美珍、文化局長陳淑美、衛生局副局長鍾美珠、花蓮市公所秘書蕭民隆、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及夫人韋淑玲等貴賓,昨都到場共襄盛舉,與民眾同賞精彩演出。
本次表演團體包括中國鐵路文工圖、中央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山西華晉歌舞劇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山西晉城上黨梆子劇院、河南省豫劇團、國家京劇院、全總文工團等多個表演單位演出,讓花蓮的民眾有更不一樣的視覺、聽覺雙重饗宴。
山西華晉舞劇團揭幕
昨晚演出由山西華晉舞劇團的舞蹈《福運歡歌》為晚會揭開序曲,營造出喜慶吉祥的氣氛,接著中央民族歌舞團青年演員周煒演唱的《山歌唱出好兆頭》、《咱老百姓》,歌聲悠揚,引人回味。
雜技展現力與美的結合
中國鐵路文工團雜技演員張冰冰、林琦表演雜技《高杆》,對演員的平衡技巧要求極高,真正實現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山西晉城上黨梆子劇院演員陳素琴演唱上黨二簧《滿床笏》曲調激昂,情感豐富,將上黨梆子的藝術精華充分表現出來。
山西華晉舞劇團帶來的舞蹈《水袖與髯口》,將水袖與髯口完美融合起,將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朱丹萍演唱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十八相送》,將黃梅戲與越劇巧妙銜接,讓觀眾領會到兩大劇種的藝術特色。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佟凡與香港文化人士王明青,朗誦由山西省文史館創作的詩歌《尋找》,抑揚頓挫、感人至深,很多觀眾為之動容。山西華晉舞劇團表演的舞蹈《團扇》,將古代貴族女子的芊芊之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現場掌聲不斷。
河南省豫劇團演唱豫劇
中國鐵路文工團蒙古利亞組合為觀眾演唱兩首動聽的草原歌曲《黑駿馬》、《天堂》,嗓音醇厚,極具震撼力。河南省豫劇團演員范靜演唱的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氣勢磅礡,給人力量,引起陣陣叫好聲。
國家京劇院演員表演「紅娘」
山西華晉舞劇團表演的舞蹈《打酸棗》,還原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場景,體現山西淳樸的民風。國家京劇院演員張佳春表演的京劇《紅娘》選段,字正腔圓,優美動聽,用紮實的戲劇功底,演繹出一個極具個性又充滿正義感的紅娘。
中國鐵路文工團演員王強表演的雜技《晃管》,令觀眾眼前為之一亮,隨著雜技難度的升級,觀眾們的驚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許多觀眾都緊張得屏住呼吸。
全總文工團女高音歌唱家鄭詠為觀眾演唱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選段《我親愛的爸爸》,以及《我愛你中國》、《今夜無眠》,歌聲高昂,餘音繞樑。最終在全體演員在《歡樂一家親》的尾音中謝幕,為這美好的夜晚畫下句點。
本次活動由救國團總團部及花蓮縣政府指導,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中華僑聯總會主辦,及花蓮縣文化局共同主辦,由救國團花蓮縣團委會承辦。
為增進兩岸藝術教育交流,特別藉此演出機會相互觀摩學習,以提昇兩岸文化藝術之發展,以及兩地藝術涵養精進的動力,進而培養藝術情操,美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