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8-01-24
復興國小星潭嬉遊記 淨灘垃圾蛻變3D立體魚
結合3D列印魚骨 垃圾化身燈泡魚、白線米粉魚、木乃魚、天堂魚、圈圈魚
分享至


圖:復興國小美感教育成果展,淨灘撿拾的海洋廢棄物在學生們的巧手下變身創意垃圾魚。(記者李婕妤/攝)
 

記者李婕妤/報導

    花蓮縣復興國小主辦的「星潭嬉遊記展覽」昨在校內熱鬧登場,十九位就讀三年級的同學化身小小設計師,運用藍白拖、瓶蓋、塑膠袋、鋁箔包等元素,同學們運用七星潭的淨灘垃圾製作而成的,造型各異的3D立體魚作品,並設計電子書,下載APP、搜尋帳號、掃瞄圖片,即可用手機觀看動畫,同時希望傳遞保育概念,呼籲大家愛護環境、珍惜海洋資源。

    復興國小三年級學生本學期進行「星潭嬉遊記」課程,以七星潭為主題,邀請到台灣知名產品設計師、同時也是KEV Design Studio的負責人周育潤一起參與。

   周育潤除了帶領孩子前往七星潭淨灘,親自感受被污染的海洋,更示範如何運用廢棄材料進行創作,教孩子發揮創意與感性力,創作出有自己故事的立體魚,昨天舉行成果展。

    三星公司發起「星美好」美感教育計畫,導入設計資源啟發感性能力。結合數位學習,周育潤設計師讓美感課程變好玩,孩子們用七星潭淨灘撿拾的垃圾製作出燈泡魚、白線米粉魚、木乃魚、天堂魚、圈圈魚,魚骨則是學生用3D列印機做成的造型奇特讓人驚艷,結合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

    電線、瓶蓋、吸管、塑膠等廢棄物黏膠、纏繞成「白線米粉魚」

    三年級學生任婷芳、沈雲翔、黃景意、許佳誠四人將海灘上撿來的白色電線、瓶蓋、吸管、塑膠等廢棄物,用黏膠、纏繞的方式製作出「白線米粉魚」,任婷芳說,淨灘時發現海邊好多垃圾,魚兒都不見了,希望呼籲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一同愛護我們的海洋。

周育潤表示,看見孩子們運用數位技術搜尋資料,並進行創作,編寫故事書,更重要的是在體驗過程中,讓孩子們與國際議題聯結,關心海洋保育、海洋垃圾、魚類減少,身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能夠深思自己未來能做出的貢獻。

擁有智慧教室的復興國小,在雅玲主任和育靜老師的指導,也充分運用數位資源來強化學習效果,例如在淨灘時透過拍照記錄成果,透過網路認識七星潭在地的海洋保育和特色魚類,使用平板創作立體魚,製作了專屬的小魚電子書,更結合AR影片讓展覽更生動。

 一路觀察教學進行的校長陳俊仁表示,透過數位平板,孩子在繪畫上變得更大膽,更不怕犯錯,讓創作出的立體魚各個充滿特色!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