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文創園區的店家, 雖大部分普遍還沒有賺錢,但店家都戰戰兢兢為花蓮的文創產業努力的精神仍令人敬佩。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文創要有文化底蘊,不能一味想賺錢,否則久了,自己的文化面目、論述將會偏離」。有的店家認為,洪孟啟所說的「不要一味想賺錢」似有點脫離現實,當初投入文創產業,就是對文創的愛好,但也不能一味賠錢,否則,就是短命的文創產業,全世界沒有人會把產業無底洞的賠下去。
文創是什麼?文化創意產業為臺灣官方定名,而文化及創意產業則為香港官方定名,但各國與各學術層面的定義不同,文化及創意產業有時被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內容產業、數位內容產業、文化內容產業、創意工業、版權產業等。
但台灣文化部說,文化部文創是以「價值產值化│文創產業價值鏈建構與創新」計畫,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政策方向,並以多元資金挹注、產業研發及輔導、市場流通及拓展、人才培育及媒合、產業集聚效應,與跨界整合及加值應用等六大推動策略推動。
「消費體驗」或「文化觀光」
但華山經營者、台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坦言,與其說是「文創產業」園區,不如說是「消費體驗」或「文化觀光」園區。他表示,問題出在政策。當初政府ROT契約條件並未給予業者空間補助文創產業,如何打平成本是現實問題。
花蓮文創園區有近四十家店家,有八十家寄售,包羅萬象,豐富多元,以第十八棟的「十鼓花創定目劇場」為例,主任鄭惠仁說,命名為「二○一六洄瀾鼓動」定目劇,是由「十鼓擊樂團」領軍進駐花蓮文創園區。
十鼓擊樂團描寫花蓮山光水色及原民風情
鄭惠仁表示,十鼓擊樂團是由臺灣唯一獲葛萊美獎、美國獨立音樂獎、臺灣金曲獎三項大獎提名的表演藝術團體。東部首創4D雙旋轉舞台,讓百年酒廠在這片土地上再現動人的生命力,締造花蓮人文風華新亮點。以花蓮舊名洄瀾為題,原創作品描寫花蓮山光水色及原民風情;定目劇表演四十分鐘,另提供結合十分鐘體驗打擊讓民眾享受新鮮活力之旅。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下午一時到晚上九時, 表演時間周三至周五晚上七時卅分,週六日下午四時卅分及晚上七時卅分。自二○一六年一月一日進駐以來,欣賞的遊客日漸增多。
安棠德木屋 集結歷史導覽文創研習
在第廿九至卅四棟的「安棠德木屋」,由國賓大飯店接手重整,「安棠德」品牌結合花蓮文創園區,集結園區歷史導覽、文創研習課程、當日豐盛晚餐、翌日經典早餐、及日式木屋住宿體驗等,推出二天一夜專屬文創研習體驗規劃,二人成行,邀請大家深度品味花蓮文創園區的文化故事與在地文創精髓,結合自然景觀,遠離城市喧囂,享受慢活悠閒的氛圍,在檜木與花香中釋放壓力。
一泊二食(一食)排有三項文創課程,一是「單車微旅行」:文創園區│花蓮港│花蓮港親水遊憩區全程來往約九公里,單程騎乘時間約卅分,無任何大坡,適合所有消費者體驗。途中會經過花蓮的海岸路段,旅客可輕鬆自在享受樂活單車。折返點為維納斯藝廊及六一○藝術傢俱手創館,此處可停留約一小時,依消費者的喜好,可自行分配維納斯藝廊及六一○藝術傢俱手創館停留的時間。
二為「洄瀾燭光」:手工皂、手工蠟燭製作,以現場提供之半成品與創意素材,讓體驗民眾自行發揮創意進行編排與排版,並在自行製作中加入當季在地乾燥植物與香氛,使成品有著手創者獨特的製作意象。
三為「六一○手創館」:原木烙燒提供原木造型鑰匙圈或悠遊卡夾,以烙燒筆供大小朋友依自己的喜好製作個人化紀念品。
「安棠德木屋」有廿五名工作人員,每月的營運成本約一百五十到二百萬元,目前僅止於打平階段,談不上賺錢。
複合式空間輕食館 點餐以骰子幫忙決定
第廿四棟的「複合式空間」輕食館,是由夫妻倆人經營,他們以「誰說用餐一定要付錢? 連吃啥都還要自己想?」的創意經營,點餐是用一顆骰子幫忙決定,還有樂透機讓人有機會白吃白喝, 認為點餐交由命運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強調「當生命交給你一顆酸檸檬 你要想辦法把它變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的創意。
該輕食館推出「日式洋食」,館內特色是現場備樂有樂透機,讓您有機會「白吃白喝」、室內用餐空間保留日據時代酒廠實驗室硬體、室外用餐鄰近活泉池畔,坐擁高雅歷史建物、自家咖啡莊園面臨太平洋,提供花蓮土生土長的精品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