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公所昨天在吉安鄉仁里舊菸場旁廣場,舉辦「米得路(Miteluv)歲時祭儀」,獲各部落支持。鄉公所表示,自一○三年起辦理米得路研習課程,將戰鬥技巧及傳統精神逐步傳承給部落勇士,不僅解除恐懼疑慮,也深獲年輕族人支持,今年透過歲時祭儀,驗收所有學員成果。
看似日本大相撲的動作,但從名稱上有別於日本,阿美族部落稱為「米得路」(Miteluv)或「馬拉勒夫」(Malalevu)。吉安鄉公所原民所張小明指出,每年到三月底左右,阿美族第一項的歲時祭儀,就是「米得路」,整個摔角的動作稱為「馬拉勒夫」。
提昇基本防禦能力
遠從祖先流傳下來,早期在部落與部落間常有戰爭發生,部落勇士必須負責保衛部落安全。他說,每到農忙期間,就會聚集部落青壯年勇士們,來到收割完田地進行這項活動,除釋放過多精力外,也藉此鍛鍊必要技巧,提昇基本的防禦能力。
吉安鄉公所原民所長江夏枝表示,為能將傳統祭儀延續與傳承,吉安鄉公所在鄉長黃馨的重視下,積極保存與推動部落傳統祭典,自一○三年至一○六年,逐步辦理一系列米得路人才培訓研習,不僅學習基本戰鬥技巧、護身倒法、熟悉規則,更象徵精神傳承,一方面消除對於摔角的恐懼感,另一方面也透過研習鍛鍊體魄。
現場學員褪去衣物,換上丁字褲下場比賽,從互不相讓、僵持不下,到最後反敗為勝,獲得在場族人驚呼連連。大家將三年所學技巧,運用在戰鬥中,以推、摔、捉、拉、閃、按等扎實動作爭取勝利,同時也要保護自己降低受傷,在比賽過程,增加戰鬥力與自信心。
頭目聯席會會長吳德煥表示,一年一度聯合歲時祭儀「米得路」,是南勢阿美重要的傳統祭典活動,為讓族人能有強健的體魄,年輕人能團結一致,在健身中,培養智勇精神以禦外敵,感謝鄉公所持續舉辦讓這項文化活動能持續運行。
吳德煥說,米得路摔角活動,早在日本統治時期之前就存在於部落間,後因日本統治將日本相撲方式,取代原住民特有的摔角活動,而目前則是延續著日本相撲方式進行。
「轉型正義由自己做起」吳德煥提倡,明年開始應將「相撲」回歸轉型為傳統部落特有的「摔角」方式,保留祈福儀式,去除日本相撲的預備姿勢,更改為阿美族部落最傳統自然的預備動作。
阿美族部落中為使勇士們鍛鍊好的體能,除了米得路歲時祭儀外,另也有成年禮馬愣愣、野外求生意志訓練及部落豐年祭前的部落運動會。吳德煥強調,早期為以禦外敵,如今傳承部落精神之意,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