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今年二月通車時,公路主單位信誓旦旦說,解決春節交通問題,但春節沒有塞車主因是花蓮地震之故,影響到花蓮觀光旅遊才沒有塞車,沒想到清明假期,這段短短九點七公里路段,平時約十分鐘的路,竟塞了一個多小時,致有人從台北出發到花蓮已超過十個小時以上,比去年七小時還嚴重,究竟蘇花改未來在二○一九年全段通車後,能解決假期的塞車問題嗎?答案是:許多花蓮人並不樂觀。
交通部:沒有二期工程
不樂觀原因主要是蘇花改僅做「半套」,有四個路段待「第二期蘇花改」,花蓮縣長傅萁去年質問總統府及交通部,「蘇花改二期工程」何時完工?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竟回應沒有「二期工程」這個名詞。
蘇花改的前身概念為「蘇花高速公路」,從蘇澳交流道延伸至花蓮縣吉安鄉,但在破壞環境的疑慮下,改為「蘇花公路改善計畫」,避開台九線上容易坍方的路段,另闢新路;舊線則採邊坡、道路改善。
蘇花改計畫共有三段新路線,分別為「蘇澳↓東澳」、「南澳↓和平」,以及「和中↓大清水」,「蘇澳↓東澳」於今年二月通車,後面二段則於二○一九年通車。
包括花蓮縣政府、花蓮縣長傅萁、立委徐榛蔚、 地方民代都認為「國五↓蘇花改入口」、「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崇德」等四處未改善路段為「二期工程」,結果交通部官員竟說,沒有這個計畫,也沒有這個名詞,令花蓮人失望得很。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九點七公里,其中路堤、路塹段一點五公里、橋樑段五座(白米高架橋、永樂高架橋、東澳北溪河川橋)四點四公里、隧道段三座(蘇澳隧道、東澳隧道、東岳隧道)三點八公里。
公路總局規定,蘇花改蘇澳到東澳路段沿線每小時速限六十公里,隧道兩端限速四十公里,全線路段單線道,請行駛左側車道,勿占用右側緊急救援車道,進入隧道開大燈,並與前車保持廿公尺以上距離。
每小時超過千輛車
蘇澳到東澳一定塞
交通專業人士說,上揭限制,每小時三百輛才沒有塞車的可能,但春節及清明假期都超過一千輛,超過設計標準的三倍多,再加上東澳出口的垂直轉彎路段進出減速行車,不塞才是怪事。
蘇花改全線改善長度卅八點八公里,八座隧道計廿四點五公里、橋樑共八點五公里、平面道路五點八公里,未來在二○一九年全線通車,行車限制如蘇澳到東澳段,一旦超過小時一千輛(甚至五百輛)以上時,沿線的車輛不是塞在隧道內,就是橋樑上動彈不得。 再加上,四個地方的「二期工程」未改善路段的瓶頸路段,塞車所面臨的嚴峻性不堪設想。
國五到蘇花改入口路段,公路總局曾表示,國五銜接蘇花改,因涉及高速公路接到非高速隧道段,須謹慎評估安全性與順暢性。
傅萁籲整條道路改善
花蓮縣長傅萁昨天表示,花蓮人不僅僅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更要一條不塞車回家的路,不希望蘇花改通車後就是大塞車的局面,希望交通部重視,請中央支持蘇花改二期或延續型計畫,把整條改善道路,從蘇澳一直到花蓮市能夠完整的建構起來。
立委徐榛蔚表示,蘇花改未來全段通車可以預見的是,將為花東地區帶來大量人潮之際,塞車問題儼然亦為一大隱憂,無論花東鄉親、花蓮縣府或是她,如何大聲地向中央疾呼應持續改善四處瓶頸路段,進行蘇花改二期或是後續計畫,都是影響花東地區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但中央卻置若罔聞,一再地用似是而非的語句,混淆事實。
徐榛蔚說,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是人想出來的,中央在多項政策不斷地髮夾彎、打太極,東部鐵路及公路建設的問題顯然無法即時獲得中央的關愛與紓解,請中央政府勿忘初衷,讓「改善東部交通列施政最優先」之承諾,不要成為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