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崗山地底下除了有豐富的花岡山文化,地面上也有許多歷史人文的紀念碑石,但由於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其中「表忠碑」被移到美崙國中校園,「原脩次郎紀念碑」則拆得無影無蹤。
「原脩次郎紀念碑」原建在花崗山花蓮市長壽俱樂部前,碑上方有原脩次郎銅像,台灣光復後,銅像遭拆除,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約民國六十九年,紀念碑擋住長壽俱樂部大門右側而被拆除,改建為目前位置的台灣光復紀念碑。
依據「阿榮講古系列~花崗山上的原脩次郎紀念碑」部落格文章指出,「原脩次郎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日治時期花蓮電氣株式會社的社長原脩次郎,日本京都府出生,中央大學畢業。
京都府士族原基雄弟,在台灣割讓給日本的同一年(一八九五年)先擔任台灣總督府台南縣辯務署長、彰化地方法院書記、台北西警部長第一課長、台灣土地調查局事務官、後擔任台灣總督府「警視補」。
明治卅七年(一九○四)退官曾暫返回夫人鄉里茨城縣,隨後入台灣企業界,明治四十年(一九○七)擔任賀田組拓殖本部支配人、大正元年(一九一二)擔任台灣拓殖會社支配人、先後擔任鹽水港製糖監查役(鹽糖取締役),與花蓮港電氣、朝日組、朝鮮皮革、花蓮港木材等公司重要經營職務。
同年歸國,參加夫人鄉里茨城縣的選舉,大正二年(一九一三)當選眾議院議員五回。曾擔任「民政黨」總務。昭和六年(一九三一)第二次若槻禮太郎內閣時期,先出任拓務大臣(四月十四至九月十日),隨即轉任鐵道大臣(九月十日至十二月十三日)。原脩次郎與記者出身之評論家橋本白水交情極深。橋本著書裡都有原脩次郎的長序,一起回味駐台灣的時光。
依「璞石閣」部落格網站資料,花蓮港昭和紀念館中,為了慶祝擔任拓務大臣一職,花蓮港的有力人士以及原住民共五百多人均集會在此慶賀,由大佬中村五九介代表致詞,原脩次郎逝世後,在茨城縣土浦町以及花蓮港花崗山上建有紀念銅像,花崗山上建有他的紀念銅像,位置就在現在老人館前面的小廣場內。
戰後初期原本原脩次郎的銅像尚存,後來就被拆除,僅存石基座,這個花崗石基座在之後一段時間內上面多了一座台灣光復紀念碑,後來又被移走,大約在一九八○年代這個華麗的花崗石基座被拆散,石塊散置各處,這幾年間又一一失去,現在僅殘存數塊殘石讓人憑弔了。
新建的台灣光復紀念碑是一座四方平面直立式的碑,除了民國卅五年當時更換來「台灣光復紀念碑」幾個字的主碑名稱,沒有一點歷史文化味道,許多民眾嘆息當年是誰那樣不識貨,只為了擋住花蓮市長壽俱樂部大門的右前方,就把百年的座碑拆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