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健保署結合花蓮慈濟醫院、門諾醫院、部立花蓮醫院在內等花蓮縣各層級醫療院所,七月三十一日舉辦「分級醫療、愛的循環」記者會。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花蓮地形狹長,在這邊的醫療院成立的初衷都不是營利,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下,落實推動分級醫療,要讓醫療資源能分布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三種分級模式
滿足花東醫療照護
考量花東的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特殊性及醫院的規模及發展特色,成立了「類都會智慧型在地醫療」、「山地偏鄉型在地醫療」,及「城鄉型在地醫療」三種分級醫療垂直整合模式,期盼能滿足花東二縣保險對象的醫療照護,並提升醫療品質。
健保署表示,以「類都會智慧型在地醫療」而言,花蓮慈院肩負重任。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也表示,「要當大家的後盾!」因應花東地區地理狹長的特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的垂直整合,以及全體醫療院所的橫向連結非常重要,今年配合健保署Love+計畫與六十九家醫療院所一起為花東民眾努力。林欣榮院長說,很高興在花蓮的醫療院所都很團結,因為目標都是為了病人好。
慈院保留轉診號快速通關
花蓮慈院與花東地區各醫療院所建構的雙向轉診模式,除了有廿四小時專人即時掛號,即時回覆轉診病人就醫資訊,病歷即時查詢之外,另外在每個診次也保留轉診號快速通關服務,整合轉診病人檢查排程,降低病人往返時間,降低就醫成本負擔。
慈院同時結合資通訊科技,與六十九家醫療院所合作,可以即時上傳雲端資訊系統供院所及民眾查詢,輔導院所使用電子轉診平台。為了涵蓋更多醫療院所與偏遠地區,花蓮慈院的雙向轉診系統,讓原看診醫師能透過系統查閱三十天內,轉診病人在花蓮慈院的就醫資料,其中包含門住診病歷摘要、檢驗檢查報告甚至是核子醫學等檢查報告。
山地鄉醫療整合
門諾防治B、C型肝炎
而門諾醫院看見花蓮偏鄉的特殊需要,配合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積極推動「分級醫療之山地鄉醫療整合模式」,初期選定花蓮縣卓溪鄉作為山地鄉B、C型肝炎全面防治之第一站,透過結合在地醫療資源,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與卓溪鄉衛生所共同合作,並結合本院在卓溪鄉提供長照服務之在地優勢,期盼藉由連結長照居家、基層衛生所及在地醫院來提高偏鄉B型及C型肝炎病人醫療之可近性及後續追蹤治療之完整性。攜手在地醫療,讓醫療照護深入偏鄉各個角落是此計畫的重點任務。
門諾醫院B、C型肝炎病人管理人數在卓溪鄉有三八九人,穩定追蹤有二七七人;病人每半年需要執行相關追蹤檢查,當追蹤檢查結果異常需治療時啟動轉診機制,病人可就近至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接受治療,現北榮玉里分院已有三位腸胃科醫師、一位病人管理師,團隊陣容堅強;病人就近治療可減少病人因往返北區就醫所花費之時間與金錢並提高其接受完整追蹤之意願,如需更進一步治療再轉診至門諾醫院,以達分級醫療之目的,未來若一切順利,團隊也將朝糖尿病防治著手。
花蓮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黃啟嘉醫師表示,「分級醫療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選擇最適合醫療的方式。包含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在內的各分級醫療院所,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從每個民眾的居住地就近醫療院所為基點,匯集成整合式的醫療群,串聯起守護生命的醫療網,雙向流動轉診,為所有民眾提供Love+的醫療服務,讓愛的循環帶來健康與安心。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要特別感謝三家領航的醫院,及其所帶領及合作的院所,期望藉由這次分級醫療垂直整合計畫的啟動,讓各層級院所間凝聚共識、更加緊密合作,落實分級醫療政策,讓民眾真正受益;共創健保署、醫界及保險對象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