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七月辦理第三屆「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為期一個月的訓練圓滿畢業,卅一日於文化局美術館「藝‧沙龍」舉行結訓成果發表會。本屆參訓的六位學員曾薇如、吳宜倫、吳奕璇、林廷翰、李伯元及黃暐翔,各展一件作品,呈現自己在這個月內的所學成果,並分享心得。
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表示,文化局辦理該計畫今年邁入第三屆,已培育超過十位青年輩的石雕創作者。今年學員素質不輸歷屆,短短卅天就能呈現辛苦完成的石雕作品,非常不易,相信過去這一個月的學習必成為學員們未來持續創作的能量。
鼓勵學員持續創作
花蓮縣石彫協會理事長鄭詠鐸表示,石雕家是需要經年累月的養成,鼓勵學員未來持續努力創作,相信必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計畫執行單位漢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表示,該計畫首次嘗試聯合工作室教學模式,邀請老、中、青三代不同背景、專長的石雕藝術家黃河、王標及林立仁共同指導,除了讓學員從中吸收導師的技巧、經驗之外,更可透過共同教學相互觀摩、詢問。
黃河指導寫實類作品
黃河有傳統拜師學藝的扎實功力,指導吳宜倫、李伯元的寫實類作品得心應手,也從中讓學員認識寫實的細膩工法及手敲技巧。他說,雖然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學會數年功力的技法很難,但這只是開啟一扇門,期待學員未來透過實作經驗的不斷積累,領悟及消化這段時間的所學,細細品味石雕藝術職人的深度及對作品細膩的要求。
王標指導抽象類作品
王標則有著專業技能及在地傳承的脈絡背景,負責指導初次雕刻抽象類作品的林廷翰、曾薇如,從模型製作開始就非常嚴謹,傳授學員直接面對石材及工具使用,並提點學員們該堅持的精緻細節。「不要輕易放過自己!」他也勉勵學員勤奮不懈。
林立仁運用電腦整合設計
林立仁從工業設計轉入石雕領域,擅長利用電腦科技、拍照等方式為作品放樣、繪製三視圖,擅長運用資源讓天馬行空的概念得以整合。本次負責指導吳奕璇、黃暐翔,教導他們利用時下大家都擁有的手機及電腦軟體製出模型、草圖概念,讓無形的創意有效率地轉為有形的資料,更讓學員們在石雕機具之外學會科技應用。
在這短短的卅天內,執行單位讓學員們從創意發想、模型製作、作品放樣到完成,甚至藉由拜訪藝術家工作室、藝文小旅行及石雕家講座,讓學員了解石雕藝術創作者的日常、靈感來源、策展方式、作品觀賞等,潛移默化學員對石雕藝術的興趣及視野。
即日起在文化局美術館展出
結訓成果發表會現場熱鬧,來賓包括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花蓮辦事處主任吳泰焜、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沈建劭,以及本縣石雕藝術家楊正端、蔡文慶等,皆到場為青年藝術家們鼓勵。
「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結訓成果展」,即日起至八月卅日止,在文化局美術館「藝‧沙龍」展出,歡迎鄉親前往參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