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黃聰明/綜合報導
針對花蓮、台東原住民部落不少鄉親迄今不知道原民會每年都有補助歲時祭儀預算,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十七日上午於行政院東服中心召開記者會,說明原民會每年都會編列基本設施維持費、補助歲時祭儀及教育文化補助預算,來補助地方各部落。現場多位原住民部落頭目、領袖聽了恍然大悟,原來縣長、鄉鎮長的紅包、補助款,原來都是中央原民會的補助款!頻頻感謝中央原民會的經費補助。
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說,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的辦理,是凝聚族人向心力與追憶祖先的重要時刻,花東地區原住民人口數約十七萬兩千五百人,佔原住民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卅一,重要祭典有阿美族豐年祭、排灣族豐年祭(收穫祭)、布農族射耳祭、卑南族年祭、魯凱族小米祭、雅美族收穫祭、噶瑪蘭族豐年祭、太魯閣族感恩祭、撒奇萊雅族火神祭與賽德克族的收穫節等,原住民族委員會每年均編列經費補助,但族人不甚瞭解。
為釐清原民會補助地方經費情形,十七日上午原民會特別在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舉行記者會,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委主持,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許傳盛執行長、各族群委員及阿美族王正德(新城鄉)、劉金生(吉安鄉)、撒奇萊雅族奴娃旦歐‧辜木的、布農族馬光輝等各族傳統領袖出席。
夷將Icyang主任委員表示,原民會補助部落舉辦歲時祭儀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以每年撥付給鄉鎮市區公所的基本設施維持費,要求各原住民族地區公所應編列歲時祭儀業務及補助費預算,供族人申請使用,業務費部分由公所依需要編列撥付公所,將補助費部份要求公所至少編列五十萬元,補助所轄機構、法人及部落,每一個部落的歲時祭儀活動,平均補助二到十萬元。第二種是依推展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補助要點逐案核予補助,最高補助新臺幣卅萬元。
以一○七年度為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花東所投入兩億八千零一十五萬元的基本設施維持費裏約有兩千四百一十萬元是挹注到花蓮縣十三鄉鎮市、台東縣十五鄉鎮市所舉辦的歲時祭儀,加上教育文化補助則約計兩千八百廿一萬元(如附表)。
夷將Icyang主任委員最後表示,未來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持續補助推動歲時祭儀,來協助文化振興與保存,並鼓勵族人能踴躍回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