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八月十七日在醫院門診大廳分享他的新書《盤山過嶺││林欣榮教授的創新之路》,內容投入醫療的成長歷程、為了難症病人找解藥的盼望、研發新治療的挑戰,為了書中每一位因病而苦的個案,也多有感動人心的故事。
國際幹細胞治療治療權威
林欣榮在台南出生成長,家境貧困,如今成為國際幹細胞治療治療權威及各項難症新藥研發的醫者,八月十七日簽書會適逢花蓮慈濟醫院卅二周年生日,來自臺南市,曾獲總統教育獎的病友謝安琪、謝宏昌姊弟和他的父母,也帶來他們的感恩與祝福,分享他們和院長的故事。
來自臺南的謝睿騰和女兒安琪、兒子宏昌,其中失去左腦的謝安琪,語言能力也受損,但她現在話說流利,在簽書會上,朗讀她和弟弟感謝「林爸爸」的信。父親謝睿騰指出,他二十三歲時就接受林院長為他做脊椎手術,沒想到之後女兒、兒子因車禍腦部重創昏迷,在他和太太最無助時,依然是林院長幫他們忙。
「回想三十二年前的今天,慈濟醫院就在這裡開始」,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從慈濟醫療的緣起說起,五十三年前,證嚴法師成立慈濟克難功德會的義診,在當時地大人稀資源欠缺的年代,在花蓮要做醫療非常不容易。
林俊龍指出,林院長把這麼好的書奉獻出來,分享他在醫療與創新研發的故事,他期勉也祝福,在林院長及全體同仁的努力下,慈濟醫療,以及證嚴法師的悲心,以花蓮慈院為中心在全球發光發亮。
甫自臺大醫院退休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的小兒外科權威賴鴻緒教授,在簽書會上為花蓮慈院的成長見證指出,現在所看到的花蓮慈濟醫院不只是讓東臺灣的民眾不必盤山越嶺到外縣市就醫,更是遠渡重洋,支援海外醫療。
投注幹細胞再生醫療及惡性腦瘤標靶新藥創新研究
近二十多年來,投注在幹細胞再生醫療及惡性腦瘤標靶新藥的創新研究上,使林欣榮院長成為開創臺灣將胚胎腦部神經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他也是全球第一位將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運用在腦中風治療臨床試驗的神經醫學專家。
他帶領團隊陸續完成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第一期臨床試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陳舊型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目前正著手準備進入第二期臨床實驗。
林欣榮指出,就是一個來自西部偏遠小村庄的孩子,在父親引導下,讀書,一路從初中、高中,到國防醫學院公費;出國攻讀博士,也是拿科技部、國防部的資助,接受國家的栽培,到後來有證嚴法師的支持與引導,才會有這樣的創新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