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社會

花蓮社會

2018-08-20
吉野村菸史 菸樓曾多達54間
分享至


圖:一九七O年,一群孩子在吉野村的菸樓前(今吉安鄉福興路一五七號)合影。(取自《來去吉野村│日治時期島內移民生活紀事》一書)
 

台灣行動研究學會花蓮工作站主任王淑娟/文,記者謝宗璋/整理

最近大家熱烈討論位於吉安鄉宜昌平交道旁的「花蓮菸葉廠」,是否要活化轉型供消防局使用。我們就先來談談這一段吉安鄉(吉野村)種菸的歷史。

吉野村會成為黃色菸草的起源地,絕非它地理條件好,而是國家刻意扶植的結果。就地理條件而言,位於台灣東部的吉野村並不適合種菸草,包括日照時間短、風大菸葉容易長斑點及頻繁的颱風及豪雨等。

一九一○年日本在吉安建立吉野移民村,吸引日本四國德島的農民移民,雖然招募廣告載明,給予開墾好的土地及興建好的房舍,但移民者來到花蓮後大失所望,土地雜草叢生、抽籤分配到的土地有些多為礫石,移民大多種植甘蔗,交台東拓植株式會社,作為養家活口的經濟來源。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六日強颱肆虐,移民信心開始動搖,是否要繼續留下來。當時殖產局苦思對策,希望能為農民找到一條生路。專賣局長崎常技師,考察歐美後認為花蓮的氣候與土質與美國黃色菸草的原產地類似,於是專賣局派遣平野師應技師,引進黃色菸草種植。

一九一三年在吉野村的宮前及清水聚落,由五個農民試種,灑下第一批黃色菸草種籽。一九一五年專賣局利用這兩年所生產的菸葉,運送到台北菸草工廠,製成第一批的台產香菸「茉莉牌香菸」,深獲日本消費者喜愛。而使移民村民紛紛放棄水稻及甘蔗,改種植菸草。

據一九二八年生的張永照口述,他們家在一九三七年,來到清水(今福興),幫日本人做零工,一天領一塊半的工資。直到一九四O年,吉野村的中壯年都被徵召上戰場,日本農家已無人力種植菸草,於是把菸樓租給張家,張家才由打零工,轉為綁菸。日本人出資本,台灣人出工,交菸的獲利五五分。

張永照說約末一九四O至一九四二年間,他曾到花蓮酒廠(今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交菸兩次,後來改到花蓮菸葉廠交菸。一九三O年生的邱學霖生也證實此事。他年幼時在田浦國校(今宜昌國小)讀書,每天都會從那邊經過。

邱學霖生聽長輩說花蓮酒廠場地不夠大,於是將交菸的業務,小部分移至花蓮菸葉廠。一九四四年十月花蓮開始空襲,日本政府就叫大家不要再種菸了,因為一烘菸,連續五天會有煙,容易讓敵軍發現。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後,台灣人開始有名義種菸,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福興村菸樓極盛時期多達五十四間。一九五四年政府實施菸農連帶保制度,本來是個別菸農跟政府之間的債務,政府怕賠錢,要全省菸農幫個別菸農還錢,令菸農苦不堪言。

一九六O末至一九七O年,全台接連遭遇數場颱風,重創菸葉種植。張永照家也在一九七O年不再種菸,二OOO年台灣加入WTO,花蓮菸廠合併屏東菸廠,花蓮菸業史劃下句點。

註:在文獻上記載的花蓮菸葉廠,興建時間是一九五三年,但生於日治時期的長輩指證歷歷,日本時代曾來此處交菸,推斷一九五三年是增建,而非興建年。

(對文章有任何批評指教,請聯絡台灣行動研究學會,吉安鄉吉昌三街三二三號,E-mail:tifa3h@gmail.com,或電038533830)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