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兩岸包機及定航額度每周八百九十班次、去年一年香港、澳門來台旅客一百五十一萬餘人、陸客四百一十多萬餘人、日本一百六十二萬餘人、韓國六十五萬餘人、新加坡卅九萬人、馬來西亞四十三餘萬人的來台旅客,只要「分一小杯羹」到花蓮機場進出,花蓮的觀光產業就好得不得了。
百分之三至十移轉花蓮就好
所謂「一小杯羹」的要求並不多,花蓮觀光人士說,這杯羹只要百分之三至十,花蓮觀光產業界就「心滿意足」,例如兩岸包機從花蓮起降一周廿七至八十九班次(目前花蓮機場每周僅來回共二班次)、香港澳門四萬五到十五萬、陸客十二萬到四十萬、日本四萬八到十六萬、韓國一萬三到六萬、新加坡一萬二到三萬九、馬來西亞一萬四至四萬三人在花蓮機場起降,對花蓮各行各業,就隨之「活化不已」。
花蓮兩岸包機
今年至六月有一三八架次
花蓮兩岸包機,花蓮航空站二○○八年兩岸包機四架次、二○○九年無,二○一○年九十二次、二○一一年七十二架次、二○一二年一八九架次。二○一三年三八八架次,入境二萬八千七百卅五人,出二萬八千八百四十二人。二○一四年一九六架次,入境一萬五千五百六十四人,出境一萬五千五百九十一人,二○一五年一八八架次,入境旅客一萬三千七百卅四人,出境一萬三千九百零一人。
換言之,自二○○八年啟航後逐年增加,至二○一三年最高峰後又開始下滑,到今年一月至六月份,有一三八架次,入境一萬一千四百四十一人,出境一萬一千五百廿人。自二○一三年到二○一五年共三年,有十一萬六千三百六十七人出入境。
去年陸客來台四百多萬人
花蓮僅一萬三千餘人入境
全國兩岸定期航班每周八百九十班次,一年就有四萬六千二百八十班次,花蓮去年僅有一八八班次,花蓮僅分百分之○點○三八八之微,去年陸客來台四百一十多萬人,花蓮只有一萬三千七百卅四人入境,也僅占百分之○點三三四人。
觀光人士說,從上數據分析,號稱國際機場的花蓮航空站,兩岸包機定航,真的少得相當可憐,如何活化,已是當務之急,機場一旦活化,花蓮觀光產業也必隨之同步活化。
政策調整分配 就能解決
花蓮航空站主任徐雲祖說,花蓮活化需要兩個面向,一是政策調整分配,二是業者配合,桃園機場整修跑道,松山機場起降負荷量幾乎飽和,政策調整到花蓮機場,就能解決。
徐雲祖表示,他贊成各界提出建請交通部政策引導,把花蓮站列為「觀光機場」,因為松山站機場定位為「商務機場」後,如今韓國金浦、上海虹橋、日本羽田、松山等四個機場,形成繁忙的「黃金四角」機場,松山站的負荷量己足,大陸的二、三線城市直飛松山的限縮更小。
他說,花蓮航站國內線不多,從早上七時到晚上十時,有足夠的空檔時間可起降更多國際航班,是大陸二、三線城市進出的最好機場,所以爭取大陸直航是重要的策略,但這不是單單花蓮航站一個單位可以解決,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努力。
異業結合 構成交通網
航站業務組長林國勇說,花蓮機場可朝「中轉機場」的功能方向思考因為國內外來台觀光,太魯閣是必遊之地,等於說,把到花蓮的遊客引導到花蓮機場進出,再與觀光產業結合為一條產業鏈,對業者及機場都兩蒙其利。
他說,台鐵普悠瑪號加入營運後,對花蓮機場反而有利,因為可以用異業結合方式構成一個交通網,鐵路與航空建構為生活圈及東部觀光旅遊圈,另外也可把商務客源結合起來到花蓮,或是把花蓮機場列為低成本的大陸線直航定期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