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不動產新聞 活動消息

活動消息

2025-09-11
新青安房貸放寬是糖衣還是毒藥?
分享至


 

政策背景

  • 《銀行法》第72條之2:規範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上限」,目的是避免房貸過度集中,造成金融體系風險。

  • 2025年9月1日起:行政院決定「新青安房貸」不再計入這個上限,理由是避免公股銀行因額度已滿,導致真正首購族貸不到錢。

可能風險

1. 銀行金融風險

  • 原本72條之2就是為了避免銀行「過度把資金押在不動產」。

  • 現在排除新青安房貸,雖然名義上是支持自住需求,但實質上等於放寬監理,銀行資金更多集中在住宅貸款,若房價下跌或經濟衰退,恐增加金融體系不穩定性。

2. 過濾機制的執行難度

  • 政府雖強調新青安限定「首購、自住」,但實務上仍可能被人頭戶、假自住、轉租濫用。

  • 若查核不嚴,可能讓投資客繞道使用優惠貸款,進一步推升房價。

3.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 政府直接排除監理上限,釋出訊號:首購貸款不設限

  • 市場解讀可能是「政府會繼續護航房市」,造成購屋族與建商行為更加依賴政策支撐。

對房市的衝擊

短期(6個月內)

  1. 首購族申貸更順利:公股銀行不受額度限制,貸款核准與撥款速度加快,有助交屋順利完成。

  2. 交屋潮壓力緩解:部分因「貸不出」而解約的案例可望減少。

  3. 買氣回溫:政策釋放「資金面支持」訊號,短期內有利於穩定甚至刺激交易量。

中長期(一年以上)

  1. 房價支撐甚至推升:首購需求被強力支援,可能助長建商信心,導致價格難以修正。

  2. 市場分化:首購區域(蛋白區、捷運沿線、新興重劃區)需求擴張,房價更易受支撐;但投資型高總價區仍受限貸令影響,差異化加大。

  3. 監理與查核壓力升高:政府若無法有效查處濫用案例,將削弱政策「只幫助首購」的正當性。

  4. 金融風險累積:一旦景氣反轉或房價下跌,銀行暴露在更多不動產放款中,違約與呆帳風險上升。

總結

  • 這項政策短期是利多:幫助首購族貸得到錢,避免交屋斷頭潮,穩定市場信心。

  • 中長期風險不小:若查核不嚴,投資客可能搭便車;加上銀行資金更集中房貸,恐造成金融風險與房價再度僵固甚至上升。

  • 關鍵在執行:政府必須強化查核機制,避免人頭戶與炒房族鑽漏洞,否則可能淪為「以首購為名、助漲房價」。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