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不動產新聞 活動消息

活動消息

2025-09-04
限貸令引爆解約潮,該如何減少損失?
分享至


 

近年房市政策緊縮,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俗稱「限貸令」)及房價居高不下,導致不少購屋族因貸款成數不足、財務壓力過重,選擇解約退場。根據不動產業界統計,部分建案的解約率達到歷年新高。這也讓「解約違約金」問題浮上檯面,其中15%違約金是否必然適用,成為市場焦點。本文將從法律、實務及策略面分析,協助買方及建商降低衝突與損失。

一、預售屋買賣契約中「違約金15%」的真相

  1. 契約約定優先,但仍受《消保法》保障
    預售屋契約通常明訂「買方解約需支付已付價金的15%」作為違約金,但此比例並非絕對。

    • 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2條及第14條,若條款顯失公平或對消費者不利,得認定無效。

    • 內政部預售屋定型化契約範本規定,違約金比例通常為「已付價金的5%至15%」之間,且必須合理反映賣方實際損失。

  2. 法院實務判決:違約金可減免
    根據《民法》第252條,法院可酌減過高違約金。若建商未能舉證實際損失,法官可降低違約金比例。

    • 常見案例:法院裁定買方解約需支付5%至10%不等的違約金,理由是房屋可再售出,建商損失有限。

二、「限貸令」影響與解約潮形成原因

  • 貸款成數緊縮:央行限制高價住宅、特定地區、投資客貸款成數,許多買方核貸金額不足,只能解約。

  • 利率上升:央行連續升息使房貸成本增加,財務槓桿壓力加大。

  • 預售屋期程長:購屋族在簽約時未預料到政策變動或資金調度困難,解約成為止血選擇。

三、買方止損策略

策略 說明 實務建議
與建商協商減免 主動提出證據顯示無惡意違約,建商可酌減違約金以降低糾紛 準備財務困境證明、貸款不足核准函、醫療或突發事故證明
爭取轉售合約 在建商同意下,找尋接手買家,可避免高額違約金 注意是否須繳納「換約費用」
法律途徑救濟 違約金過高或條款不公平時,可向消保會申訴或提起訴訟 先進行調解,避免漫長訴訟成本
分期退場 協商分期支付違約金,降低一次性財務壓力 適合短期資金困難者

四、建商風險管理與減損做法

  • 彈性違約條款設計:在契約中設計合理違約金區間,避免後續訴訟與品牌傷害。

  • 二次銷售策略:建立解約物件快速轉售機制,減少庫存成本。

  • 財務審核強化:在簽約前加強買方財務能力審查,降低未來解約率。

  • 客戶關係管理:協助買方辦理貸款轉介、財務規劃,降低解約發生率。

五、政策觀察與市場建議

  • 央行限貸令短期內不易鬆綁:目的在抑制房價與投機行為,購屋族需提高自備款比例。

  • 建商銷售模式轉向保守:更多預售案採「低首付、延後付款」策略以吸引自住客。

  • 購屋族財務規劃更重要:簽約前務必預估未來貸款條件與利率波動。

總結

「違約金15%」並非鐵律,買方可透過協商、轉售、法律救濟等降低損失;建商則應加強風險控管與客戶服務,減少解約潮帶來的財務與品牌風險。
面對央行限貸政策和高利率時代,理性評估財務能力、降低槓桿,是購屋者避免踩雷的根本之道。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