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四○三地震,花蓮縣府與慈濟基金會合作,選在花蓮市區信義國小旁空地,興建「大愛屋」,提供一四四間住房供災民暫時居住,去年九月十四日動土後,建物主體水電工程近日完工,力拚十月驗收,最慢年底前啟用,讓受災戶進住。
慈濟營建處說明,大愛屋以公眾建築標準興建,耐震度超越一般住宅規範。自動土後,雖歷經多次颱風及缺工挑戰,但在施工團隊努力下,目前進度已超前原定計畫。慈濟建築都以災時能作為避難場所為標準,採用最高規格的耐震設計,確保住戶安全。大愛屋的耐震強度比一般建築提升百分之二十五,一樓兩側規劃停車空間,中間設計景觀中庭,提供安全與舒適兼具的臨時居所。
大愛屋為地上五層RC構造建築,包含一一二間單間套房與三十二間兩房住宅。每戶均配備獨立廚房、衛浴空間,並特別強化無障礙設施,如防滑地磚、安全扶手等。慈濟顏博文執行長視察時強調,證嚴上人特別重視長者安全,在設計上充分考量行動不便者的需求,不僅建築要耐震,室內活動空間更要讓住戶安心。
去年○四○三地震造成花蓮縣多處民宅受損倒塌,花蓮縣政府積極處理花蓮市區主商段縣有地撥用程序,並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協助援建「大愛屋」,去年九月十四日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奠基典禮儀式。
圖一:大愛屋透視圖及主體工程已完工。(記者田德財/攝)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親讀慈濟證嚴上人的手寫信,信中證嚴上人慈悲提到,「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共同為花蓮大愛屋動土奠基典禮獻上祝福,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因緣十分殊勝。
地震後,縣府與慈濟簽定「○四○三震後安居計畫」,將提供受災鄉親安居至生活穩定遷居後,可轉為照顧獨老及經濟弱勢群體的社會住宅,在經過土地會勘評估,將設計興建五層樓的集合式住宅,並規劃心靈靜思、閱讀、休閒、教育、運動等空間,完工後,縣府將依條件供鄉親入住。
慈濟本著綠色建築的理念,為新建身心安居方案,用心縝密規劃,在慈濟人的心靈故鄉花蓮,建設顧老扶弱的福利社區,為鄉親打造舒適、安全、永續、便利的生活空間。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慈濟用善與愛投入援建工程,期待善的種子,深植在人人心中,讓愛的能量生生不息。
花蓮縣長徐榛蔚說,○四○三地震發生至今,一路走來,真的非常感動,大愛屋充滿善與愛,是千手千眼所集合起來的善與愛,很多事情公部門難以執行,但是縣府一定要克服,而且要堅定地往前行,所以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太多。
徐縣長說,大愛屋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謝花蓮市公所及管委會協助住戶身分資格的認定,也感謝慈濟第一時間伸出手給予災民第一桶金,讓災民得以安置,每一塊錢的捐助,都是捐助者心甘情願的付出,如同菩薩心去護持生命,護持所有辛苦要站起來的人,辛苦所有災民,更感謝大家對於縣府的包容。
花蓮縣政府表示,慈濟基金會援建大愛屋之興建基地為主商段一二七○地號縣有土地,係屬都市計畫範圍內住宅區,土地面積為三千四百一十平方公尺;興建五層樓集合式住宅,其中套房一一二間、雙房室內三十二間,共計一四四間;府社會處已於去年六月公告優先入住名單,其排序方式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者、獨居老人(獨老或雙老)、單親家庭、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房屋所有權人。